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寒潮爆發時的衛星雲圖

今天剛好是跨年夜,將要進入民國100年,但是也是99年最冷的寒流即將來襲,寒潮爆發時在衛星雲圖上有一些簡單的特徵可以分辨,下圖是中央氣象局網站截下來99年12月31日21:30的衛星雲圖

2011/12/31 21:30東亞衛星雲圖
來源:中央氣象局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談談知識的儲存

根據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知識以命題心像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基模等方式儲存於腦部的長期記憶區,新的知識會和舊的知識以某些神經元的突觸連結起來,每次使用時會提取知識來使用,透過神經元突觸的電流傳導,我們可以思考、聯想、搜尋相關的知識,所以,有效的學習是讓知識體系新舊之間有良好連結形成一個複雜聯繫的網絡,但如果學習是透過條目式的背誦,這些知識就會被一小塊一小塊散漫的放置於記憶體中,等到要用的時候因為沒有連結而難以提取,其次,知識之間要有相當強度的聯結,就是神經元突觸之間的電流要能適度通導,會造成想不起來知識無法提取通常是電流無法流通,或是電流太弱,要讓電流的流通有中等程度的導通,需要對知識內容適度理解。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20年黃河出海口的變遷



Jan,27,2010 NASA地球觀察網站(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公布了1989年到
2009年所拍攝的黃河三角洲衛星照片,我們可以觀察這20年來的變化


河是地球上沉積物含量最大的河川,由巴顏喀喇山發源一直到渤海灣,穿越過覆蓋厚達300公尺以上細粒風成的黃土高原,由於此區土壤極易被侵蝕,每年被搬運入渤海灣的沉積物達數百萬噸,在渤海逐漸填出黃河三角洲

千年來,黃河三角洲不斷變化,其海岸線移動範圍長達數百公里,由於黃河下游水患不斷,因此在19世紀中葉便開始進行各項防洪整治工程,文後一系列的照片由1998~2009年每五年一張的衛星全採照片是由美國太空總署的Landsat衛星所拍攝。

19891995年之間,黃河三角洲變得較長而窄,而且形成向東南方彎曲的弧形,但是自1996年起中國的工程師開始圍住主河道迫使河流轉往東北方,自1999年以後受到侵蝕作用與舊河道逐漸淤積三角洲的頂點逐漸改變,在北方形成一個新的半島


1989年的黃河口 (點擊圖片放大)

(圖片來源: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WorldOfChange/images/yellow_river/yellow_river_19890213.jpg)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關於氣候變遷—給高中生的閱讀講義—part 1

之一:氣候是甚麼?



氣候的基本定義是指一段長時間的天氣平均值

一般而言,標準的平均時間為30年,但也因為其他不同用途也用不同的時間長度平均,氣候有時也用了平均值之外的其他統計量,例如日對日的變異幅度或年對年的變異幅度。

因此氣候可以定義為:天氣的長時間平均值或變異量




為何科學家認為近期溫室效應是人類活動所引發?

為何科學家認為近期溫室效應是人類活動所引發?




在地球歷史上,地球溫度高高低低不斷變化,是甚麼理由讓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引發溫室效應?



過去數十年來的地球的升溫非屬自然循環一部分的原因之第一個證據來自於溫度變化的速度有多快,過去百萬年內地球所經歷最大程度的擺動是在冰河時期,根據古氣候資料和模式,科學家估計上次冰期結束後的5000年內全球溫度上升約4~7度(約每百年0.08~0.14度),但是最近100年來,全球溫度已經上升0.7度,約是冰河期後回暖速度的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