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27,2010 NASA地球觀察網站(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公布了1989年到
2009年所拍攝的黃河三角洲衛星照片,我們可以觀察這20年來的變化
2009年所拍攝的黃河三角洲衛星照片,我們可以觀察這20年來的變化
黃河是地球上沉積物含量最大的河川,由巴顏喀喇山發源一直到渤海灣,穿越過覆蓋厚達300公尺以上細粒風成的黃土高原,由於此區土壤極易被侵蝕,每年被搬運入渤海灣的沉積物達數百萬噸,在渤海逐漸填出黃河三角洲。
兩千年來,黃河三角洲不斷變化,其海岸線移動範圍長達數百公里,由於黃河下游水患不斷,因此在19世紀中葉便開始進行各項防洪整治工程,文後一系列的照片由1998~2009年每五年一張的衛星全採照片是由美國太空總署的Landsat衛星所拍攝。
兩千年來,黃河三角洲不斷變化,其海岸線移動範圍長達數百公里,由於黃河下游水患不斷,因此在19世紀中葉便開始進行各項防洪整治工程,文後一系列的照片由1998~2009年每五年一張的衛星全採照片是由美國太空總署的Landsat衛星所拍攝。
由1989到1995年之間,黃河三角洲變得較長而窄,而且形成向東南方彎曲的弧形,但是自1996年起中國的工程師開始圍住主河道迫使河流轉往東北方,自1999年以後受到侵蝕作用與舊河道逐漸淤積三角洲的頂點逐漸改變,在北方形成一個新的半島。
1989年的黃河口 (點擊圖片放大)
(圖片來源: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WorldOfChange/images/yellow_river/yellow_river_19890213.jpg)
1995年黃河口(點擊圖片放大)
(圖片來源: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WorldOfChange/images/yellow_river/yellow_river_19950918.jpg)
在後來的五年間,新的半島逐漸擴大,由2004年的照片可以看出在河流的南側農耕區(較暗色調的方形塊狀)已經明顯擴大,一直到2009年,新河流出口的海岸線西北邊已經堆積出相當大的區域,這可能是工程師們急於完成的成果:西北區新充填的這個海岸區可能是巨大的油氣井區,他們的安全維護是首要考量。
1999年黃河口(點擊圖片放大)
(圖片來源: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WorldOfChange/images/yellow_river/yellow_river_19991007.jpg)
2004年黃河口(點擊圖片放大)
(圖片來源: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WorldOfChange/images/yellow_river/yellow_river_20040910.jpg)
2009年黃河口(點擊圖片放大)
(圖片來源: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WorldOfChange/images/yellow_river/yellow_river_20090620.jpg)
雖然堤岸、防坡堤、海堤等可以減緩侵蝕和引導河水流向,但仍然有許多問題挑戰著角洲的自然濕地保護以及農業和工業的發展,由黃河帶到三角洲的河水和沉積物自1970年代以後大幅減少,主要是因為降水量減少以及城市快速擴張和農業對地表河水的大量需求,在1990年代,黃河在未抵達三角洲前常常就已經乾涸了。
黃河低水位期或缺水期對三角洲及其下游地區是一個巨大問題,嚴重危害濕地和水產養殖以及加重了已經很嚴重的水汙染問題,更諷刺的是由於流速低河床被沉積物填滿墊高而提高了發生洪水的危險,黃河河道變淺但河床高度增高,在某些地方,河流已經比周邊的氾濫平原區高約十公尺,若有高水位時潰堤可能造成巨大災難。
資料及圖片來源: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WorldOfChange/yellow_river.p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