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談談知識的儲存

根據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知識以命題心像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基模等方式儲存於腦部的長期記憶區,新的知識會和舊的知識以某些神經元的突觸連結起來,每次使用時會提取知識來使用,透過神經元突觸的電流傳導,我們可以思考、聯想、搜尋相關的知識,所以,有效的學習是讓知識體系新舊之間有良好連結形成一個複雜聯繫的網絡,但如果學習是透過條目式的背誦,這些知識就會被一小塊一小塊散漫的放置於記憶體中,等到要用的時候因為沒有連結而難以提取,其次,知識之間要有相當強度的聯結,就是神經元突觸之間的電流要能適度通導,會造成想不起來知識無法提取通常是電流無法流通,或是電流太弱,要讓電流的流通有中等程度的導通,需要對知識內容適度理解。



 

案例:第二節課剛考完自然,走廊上阿裕和阿華的對話,阿裕:我明明就有一點印象,但是怎麼想都想不起來.....我記得碳酸鈣滴上鹽酸會產生二氧化碳,但是是不是會溶於水我好像有看過......阿華:對啊!我明明昨天晚上就有背啊!可是今天考試如何製造二氧化碳都忘光了!.......這是非常點典型的考試後對話,通常會發生在學習無效率的學生身上,而且這種學生不在少數!學生們不是不認真,甚至他們用功的程度超乎想像,只是學習的方法有問題,以致知識無法有效地連結成網絡,或是儲存知識之間的神經元彼此電流流通強度不足或無法導通。


阿裕和阿華的學習特徵就是將知識散亂的放置,或是知識無法提取(就是遺忘),通常會造成知識散亂放置在於學習過程有幾個問題:
1.缺乏系統性的理解:對於概念只求記住,不求理解,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於目前高國中生的學習與教學過程中。
2.與原有知識和經驗的連結不足:學習過程中將每一個學習視為獨立的過程,都是從頭開始,而非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導入。
3.以為知識是記起來背起來就學到了:知識除了有時需要記憶外,更常常需要理解、推理、互動甚至是適應,這些以後再討論。
4.以為知識是一條一條累積起來的:知識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有時一加一還是一,有時一加一大於一,而且知識常常不是單純的累積,越是具有廣闊和紮實的基礎,日後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大。
5.過度追求標準答案:現在許多教學過程是以解題(而且是解測驗卷上的題目)為主要學習目標,這樣常導致學生不斷追尋標準答案,缺乏發散思考的機會,知識之間的連結就會減少。
6.缺乏自己整理的過程:知識需要透過自己以自己的理解方式進行整理,但常常有許多同學是靠參考書整理好的內容一條條記起來,這樣就缺乏自己整理的學習機會,良好的知識結構或認知結構是有系統的、具有綿密網絡聯結的,知識需要經過整理以架構系統,新舊有知識需要相互連結,以建構綿密的網絡聯結,基於這樣的理論,提供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過程是必須的,在整理的過程中可以喚起過去的舊經驗和舊知識體系,以和新的知識相互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